肌肉肌腱骨骼保健

我們可以看到人體的肌肉圖,  身軀可以活動自如  那是神經傳導訊息, 
肌肉收縮 帶動肌腱去牽動骨骼 而讓我們能夠靈活運動我們的身軀 
我們全身的肌肉是由一片片或一整條的肌肉束組成 
紅色的地方是肌肉  肌肉上下末端白色的部分為肌腱 
肌腱是連結骨骼和肌肉的橋樑  肌肉與肌腱細胞組織不同 肌肉的復原再生力較強 
肌腱則比較弱 肌肉與肌腱產生的傷害也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當肌肉的部分如果發生扭傷'拉傷'撞傷 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 通常都能夠恢復到很不錯的狀況

肌肉比較容易發生的問題是 因為長期間局部使用 造成局部肌肉的循環不良 長時間累積下來 
會造成所謂的"肌肉粘黏"  造成肌肉緊繃  肌肉內部循環不良  會導致肌肉僵硬並且有酸'痛'麻的現象出現

如果更嚴重的導致骨骼變形  而影響正常的活動

一般會造成這麼嚴重的肌肉受損  原因多是慢性長期過度使用肌肉  我們來做一個試驗 
讓你了解一下平時時肌肉所承受的壓力
  首先 把腳抬到椅子上 成蹲坐樣 然後把頭放在其中一隻腳的

膝蓋上 讓脖子的肌肉放鬆完全不用力 你會發現膝蓋承受很重的力量 這些力量就是頭的重量 

平常頭的重量都是靠頸部的肌肉在支撐 長時間看電腦或看書  因為頸部維持同一個姿式太久又太長 

所以會造成頸部的僵硬酸痛 -- 
肩膀則是因為長時間打電腦'用滑鼠'般東西'寫字  也很容易造成酸痛  右手往往會比左手嚴重 
腰背則是要承受上半身坐著時候的重量 所累積的疲勞 
若你是需要經常使用腳來跑跳的 腳部的肌肉群就比較容易疲勞 

總之  我們全身的肌肉群要時常交替使用 盡量讓每一個肌肉群不要單獨使用過久或過多 

如果是因為工作的關係不得已 也要保持經常性的運動 讓還未完全僵化的肌肉活動 
會減緩肌肉疲勞的形成  久久做一次按摩讓疲勞的肌肉放鬆  這樣才能保持肌肉的柔軟性 
讓酸痛不會找上你 不過有一個重點  那就是力道要夠  否則效果有限

有時候我們因為運動前沒有充分暖身 在肌肉還沒充分放鬆前 做過大或過重的活動  導致肌肉受傷

若是傷在肌肉部分 通常都會自己慢慢復原 若是傷在肌腱位置 且超過本身肌腱的自愈能力 
就會在那留下痠痛點 眾多肌肉群的其中一片肌腱有問題  那就會造成只要活動到那一片肌肉時 
就會疼痛不舒服 這是最單純的運動傷害 也是最好治療的一種


但這一篇文章是我兩三年前寫的 算是筋肉的基本概論 
在今年2008十月 我對人體的理解進入了更深的一層 
以下是我初步整理的草稿 有機會再做更有系統的編排  懂得看門道 不懂看熱鬧 
我這一門派治療慢性酸痛 有一個特點 就是要把所有的經絡、穴道理論放一邊 完全裝新的思維 

對治療慢性酸痛會有強大的效果供你參考

 

首先新的理論與原本的相關知識並不衝突,是建構在原本已知的理論上,使的推論酸痛產生的理論更加完整,更完整的

理論可以改進現有的推拿方式,提高酸痛處理效果。 
我用舉例的方式來談新的理論,當我們站立時,身體的重量大多由小腿、腳踝、腳掌來支撐身體的重量,從小到大,這

幾個部位長時間支撐身體的重量後,即會產生循環障礙。 
之前我一直強調,筋肉是酸痛的主要部位,這裡我要做更正,會讓我們感覺到酸痛的器官是神經,神經系統附著在幾個

系統(筋肉、血管、骨骼)上,隨時為大腦提供它所連結相關組織的現況,好讓大腦能夠掌控整個身體的協調運作。 
當小腿長期承受身體的重量後,小腿內所有的組織都承受壓力,包括筋肉、血管、骨骼等。骨骼由骨組織來建構,是人體

用來支撐重量的器官,本身非常堅固強壯。骨骼受壓,反而會讓內部的細胞更緊緻,可以承受更重的負擔。 
骨骼是活的,它也隨時在新陳代謝,雖然說骨骼細胞可以承受壓力,但為了提供骨骼的養分,骨骼會有營養孔,就是骨骼

上有小小的洞,讓微血管穿過好輸送養份給內部的細胞。 
在骨骼的表層,覆蓋著眾多的微血管和神經,所以當身體某個部分受壓時,其受壓處內的筋肉、血管、神經、骨頭上那層

膜也都同時受壓。 
因為筋肉是設計用來負載體重的功能,其負載也最大,其它組織雖然不是設計用來負載體重的,但也不得不承受部分的壓

力。所以筋肉強度越弱,其它組織的負載會變大,適度的重量訓練是有助於酸痛病的預防。 
筋肉是負載體重最大的器官,體積大,容易觸摸,非常容易判別循環障礙程度的依據,若是其它細小的管路,則不易靠觸

摸感覺到,很容易被忽略,在穴道(治療臟腑不協調導致的酸痛)、與筋肉(治療循環障礙導致的酸痛)、西醫的骨科三

大酸痛系統外,屬於第四類的酸痛,有一點類似神經外科的部分領域。 


像這種莫名的酸痛,通常看來看去,門診轉來轉去,到最後面如果轉到神經外科就診,目前對於這種無法檢測出原因莫名

的酸痛,物理治療做過效果不佳,通常都是做神經阻斷的處理,也就是讓你不會痛就好了。 
如果是小範圍的循環障礙,做神經阻斷的處理是正確的,因為我們人體的內部管道非常的複雜,到中年以後就會開始陸續

出現循環障礙的症狀,有些循環障礙範圍非常小,可以因為剛好碰巧旁邊就有神經連結,一直發出的疼痛訊號會干擾到大

腦的運作。 
疼痛發出訊號給大腦做反應,大腦就會做出相應對的行為去排除,例如就診看醫,但經過多方嘗試還是無法排除後,訊號

還會一直傳送,並排擠到大腦其它的工作,而影響整個人的思緒以及內分泌的異常。 
有些疼痛的訊息是不能夠忽略的,那是器官發生重大問題強烈的求救訊號,攸關生命的事。有些酸痛範圍很小,經過其它

治療後仍無法排除者,若是範圍很小,對整個身體運作干擾不大,兩者相害取其輕,這時神經阻斷是目前正確的作法,好

讓大腦不再受酸痛訊號干擾,身體回復正常狀態。 
湯姆對於這第四種類型的酸痛,有了突破性的研究了解,並且研發出相對應的推拿方式,我把這種技術稱為<直中>。與原

來的筋肉酸痛互相結合,可以處理的慢性酸痛的範圍更大,效果更好。 
首先來了解這種類型的酸痛始末及治療原理。舉個這類型的例來講,A先生工作性質需要大量用電腦,導致腰酸背痛,尤其
以背部某一節脊椎特別酸痛,影響到日常生活作息。經過整脊推拿之後,有稍微好一點,但還是經常性的疼痛,有推拿有

改善一下,但隔沒多就又會酸痛。 
為什麼A先生會腰酸背痛?那是因為長時間保持坐姿太久,導致循環障礙產生的酸痛。那為什麼會某一節脊椎特別痛?那

是因為他是以那一節脊椎當支撐點,所以那一節的椎體承受更大的壓力,導致那一節附著在椎體旁邊的膜(充滿神經、微

血管)受傷了,受傷的膜承受例大不如前,以前能夠承受的重量變成無法承受了,而產生疼痛。 
連椎柱旁的膜都受傷了,可想壓力有多麼沈重,更外層的筋肉也會產生嚴重的循環障礙,而造成纖維化及鈣化的狀態,造

成酸痛感。經過推拿或按摩放鬆之後,筋肉的酸痛感會減輕或消失,若是隔一陣子,同樣部位還會出現酸痛,仔細感覺,

酸痛的感覺已經不是筋肉,而是再更深層的位置,感覺好像是骨頭酸痛,那就是在筋肉之下的骨膜在痛。 
我再舉一個骨膜受傷的例子,大家就會更清楚何謂骨膜受傷,有一位老師,右手長期寫黑板十幾年,導致右手舉起酸麻無
力,這種幾十年經常性的行為,就是造成慢性酸痛的主因。 
我之前的專長是處理嚴重性和深層的筋肉纖維化狀態,以前的技術處理完後,患者酸痛會明顯改善,使用時間比治療之前

持久,轉動弧度變大。但治療到筋肉完全軟化的程度之後,基本上患者大部分的酸痛皆以消失,但還是可以明顯感覺到,

受傷的手跟沒有受傷的手使用上會差了一點,就是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比較容易酸,這就是骨膜的循環障礙沒清除的症狀

。我現在的技術,可以清除到骨膜的循環障礙處,也就是依理論,可以讓手回復到完全沒受傷的狀態,但當中還有很多變

數和條件。 
其條件有三 
條件一,筋肉是層層疊疊,清除循環障礙藥由體表往內清,表層肌肉鬆弛後,才能再往內清除骨膜處。 
條件二,必須忍受疼痛,很多客人雖然希望能夠解決酸痛,但無法承受推拿過程中的疼痛,只能夠按摩緩解,效果就沒有

很明顯。 
條件三,要能夠承受重壓,每個人的身體情形不同,有些人的身體無法重壓,相對的就無法使用這種強烈的推拿方式。 
變數有二 
變數一,每個人的高、矮、胖、瘦不同,有些特殊狀況譬如脂肪層太厚等,力量會被皮膚表面張力抵消很多,所以無法深

入骨膜。相對的,脂肪多的人可以保護筋肉血管,所以相對的脂肪層厚的地方骨膜受傷的相對機率就低。 
變數二,有些人的受傷位置在骨骼轉角處,剛好形成推拿死角,這種狀況就比較麻煩。 
======================= 
以上介紹的是骨膜受傷的狀況,另外還有一種形態,受傷部位在靜脈,簡單的說就是長期的壓力造成靜脈回流效率變差,

靜脈循環障礙處的神經瀕臨酸痛爆發的邊緣。 
舉個例子來說:有些人的工作需要長期站立,譬如老師、百貨公司服務人員,長時間雙腳小腿承受身體的力量過久,導致

小腿循環不良,容易酸痛無法久站。不只是工作,日常生活所有站立、行走、跑跳的壓力都會造成小腿的疲勞累積。你可

以簡單判斷小腿是否有循環障礙的問題,只要是站立時間稍微久一點,小腿就會感覺非常酸,很想坐下來休息。或是等紅

綠燈或搭捷運短時間站立時,一定站三七步者,這都是小腿發生循環障礙的徵兆。 
處理纖維化的筋肉有一個很重要的技巧,就是需要把力量集中成一小點,這個技巧剛好用在小腿靜脈循環障礙的處理上,

有很強的處理效果,在把小腿的筋肉鬆弛後,在針對小腿內部的細部靜脈循環障礙,力量一小點一小點送入患處,達到高

質量的推拿效果,推拿完畢,周圍的神經會有輕微發炎,結束後走路會有點疼痛,不過經過兩天的自然修復,你將會發現

原來雙腿容易酸痛的情形明顯改善,感覺雙腳很輕盈。 
第三種狀態是在我們皮膚的內層與筋肉的外層,還有一層薄膜,在這層膜有很多較細的靜脈與神經,尤其是體脂肪比較少

的人,這層膜因為沒有脂肪保護,很容易在我們身體承受地心引力反作用時,受接觸物壓迫導致疼痛。 
簡單說明,我們坐著時,身體的重量會壓在屁股,屁股脂肪多的人不會感覺不舒服,但屁股脂肪少的人,尤其坐到硬質椅
子,時間一久,那可生不如死,因為身體的重量經由坐骨壓在椅子上,所有的力量都要屁股那一層肌肉和表皮的膜來承受

,越瘦的人,膜的承受力就越大,很容易造成循環障礙而產生酸痛。只要是沒有肉和脂肪保護處,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很容

易經由壓迫造成膜的受傷,例如後腦杓,這就是除了體脂肪比較高,頭皮內有脂肪保護的人才可以正躺睡,否則一般人只

能側躺睡的原因。 
膜很容易受傷,但因內部組成組織都屬於末端,比較細小,所以需要復原的時間也會比較快。有時候只要用雙指把皮捏著

,搓一搓酸痛就會消失,或是用括痧的方法也有效,如果受傷處在表成的膜,力量必須停在表層才會有效,太深反而效果

不佳。 
以上就是我歸納的三種新循環障礙型態,合計原本筋肉的判別方式,共四種,我現在判斷酸痛的模式是,先觸摸筋肉的密
度,先處理筋肉部分,如果筋肉軟化後,還有自述的不舒服,我就會檢查骨膜、筋肉中間的靜脈、表層的膜這三個地方,

來處理,與原本只利用筋肉的密度來判斷更精密,能夠處理的酸痛範圍大

大增加。再找出受傷的確切位置後,把力量集中直接送到受傷處,這種技術就叫直中。

http://www.tom-massage.net/www/viewtopic.php?t=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