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講 荷蘭經營實務的流程問題
內容大綱
1、 決策流程與作業流程
2、 企業決策問題的層級
3、 決策流程的目的及程序
4、 荷蘭台商的決策流程問題
5、 作業流程的項目範圍
6、 作業流程的目的與程序
7、 荷蘭台商的作業流程問題
8、 結論
管理的討論常忽略流程問題。實際上,管理的落實都在於流程。一講到流程,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製造流程,而製程好像只有工廠有,一般公司沒有,事實上,每個公司都有流程問題。製造或生產管理最重要的是先後順序,前段沒有做好,後面就沒辦法進行,事情有輕重緩急。在管理的工作上,要做到的就是輕重緩急、時間先後的控制,這個叫做流程問題。
當然在荷蘭可能沒有製造工廠,但是我們有很多工作,把這些工作完成,就是流程,今天我們要談的流程有兩個,一個是決策流程,一個是作業流程。
決策流程與作業流程
事情還沒做,要做決策的流程是決策流程。決策做了以後,要達到任務,就是作業流程。所以,決策流程問題就是決策未定,如何做成決策的過程;作業流程問題就是決策已定,如何達成任務的過程。
決策流程問題
◆企業決策問題的層級
由重要性和層次來看,企業決策問題的層級,可分成三個層次:
1、政策性決策
是指有關企業發展方向的決策,公司將來要怎麼發展,通常是由高層管理人員決定。
2、策略性決策
是指有關實現企業目標的決策,通常是由中層管理人員決定。因為方向決定後,你要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是中層人員來執行。
3、業務性決策
是指有關解決日常作業的決策,通常是由低層管理人員決定。這個有時候是像你要找一個forwarder,要找哪一家 ,這是業務性的決策。
但是決策問題分級有其困難,什麼是策略、什麼是政策、什麼是業務?這個分別也和公司大小有關。有時候很難區分,哪一個問題是哪一個階段。 在授權決策方面也會遇到困難,你要充分授權嗎?這也是我們做決策的困難。
◆決策流程的程序
每個決策按照程序進行,才能保障決策品質。
1、 問題內容:要把問題清清楚楚地寫下來。
2、 層級研判:問題寫下來以後,我們要判斷這是哪一個階層可以做的決策。而權力和義務要能相當,不能有責無權或有權無責。其次,負責的人的專業知識必須足夠。第三,這個人做的決策,公司能負擔得起之後可能發生的風險 嗎?如果不能,就要找更高階層的人做決策。
3、 建立檔案:把資料留下來,否則口頭上講一講,決定一下就過去了。
4、 搜集資訊
5、 方案評估
6、 作成決策
做決策經過以上的程序,你所得到的結論,保證比較好。
◆制訂決策流程的目的
•
提高決策的準確性
•
避免情緒影響
•
避免草率決定
•
留下參考檢討記錄,以後可以追查,檢討起來也比較容易。
•
經驗傳承:一個公司累積多少決策,每個檔案都可以留下來,才有傳承。
◆決策流程的項目舉例
創業要往哪一個方向?你要創什麼業?不能討論一下就過去,但是常常是由老闆本身今天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第二個是處所,今天到荷蘭設公司或辦事處,要在北部還是南部?也是要經過考慮的流程才能決定。再下來是配備,還有業務的方針、會計制度、人事制度、財務制度、稅務制度、訂價政策、總務方面的事情。管理一般講的就是在以上功能性的項目上,實行組織運作或控制。
圖1 決策流程的項目舉例
◆荷蘭台商決策流程的實務
•
荷蘭台商的決策流程有建檔控制嗎?
即使我自己本身也沒有每一次都建立檔案,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因為都是自己決定,有時候懶得做,時間就過去了。
•
荷蘭台商制定決策流程的問題:台商實際上的流程決定是怎麼做的?
1、聽命於上級
要買什麼樣的車子?問總經理,總經理說買TOYOTA的。但是這個牌子的車子是不是符合你的需求?你必須時常接送客戶,需要豪華一點的轎車或休旅車?以前在台灣也常常事事要問老闆,我問老闆是尊重他,但是我看他也是高興的時候說一下,他也沒有很在意。
2、自作主張
自己決定。
3、沒有建立制度
過去就算了,沒有想到要做。
4、沒有記錄習慣
今天有沒有做決策?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做決定,但是我們不感覺到自己在做決定,如果把這些記錄下來,就會知道我們每天都在做決策。
5、直接判斷省事
6、決策品質不追蹤
即使做了決策,但是事後沒有追蹤,沒有想到當時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決策,也就無法檢討。
這些是台商很容易疏忽的,所以我建議要設立檔案專櫃。在你的抽屜裡設一個檔案專櫃,每次要做決策時,寫下來,放進一個檔案夾裡。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後,你就會有一個決策檔案。能夠落實的話,這是影響管理品質,以及經營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業流程問題
作業流程就是一個工作要經過幾個程序來完成。
◆作業流程的項目舉例
作業流程的項目不勝枚舉,舉例如下。
1、 行動作業流程
•接待(來客、來電):請了接待人員後,我們有沒有想過他要做什麼事?當客戶來電時,他回應的程序為何?客戶來拜訪時,他要怎麼接待?大部分台商都是口頭上講一講,沒有一個工作手冊。建立行動作業流程後,以後不管要交接或是教育訓練,都很方便。
•維護(建築物、設備、用品):公司有沒有規定多久要定期檢查?
•倉運(存貨、進貨、出貨):落實程序的管理。
2、買賣作業流程:
報價往來、成交確認、買賣合約、交貨安排、買賣糾紛、催收帳款等,每一樣都要做成作業流程,你可以明確掌握每一項從開始到最後,完成度的狀況。
3、行政作業流程
•設立公司:最近有一家台商要來荷蘭設立公司,設立完公司就要回去了。如果先把設立公司的流程寫下來,瞭解輕重緩急,什麼要先做、什麼可以之後再做,設立公司會比較簡單、清楚。
•其他的行政作業流程還有如人事行政、存貨控制、記帳申報、收款付款、保險索賠、簽約解約、法律訴訟、維修安排。
◆作業流程的目的
•
提高效率:工作效率不要只憑想像
•
避免疏忽:避免任何一個環節漏掉了
•
工作輪替的時候,新來的員工容易接任
•
經驗傳承:把經驗寫下來,常常檢討的話,可以發現流程的缺失
•
系統設計:例如要電腦化的話,第一步一定是要把作業流程寫下來才行
•
內部協調:瞭解不同單位間合作時,有哪些部分需要協調
◆制定作業流程的程序
1、確定作業目標
明明白白寫下來作業的目標及要達成的任務,例如接待客人的目的是什麼?要完成的事項是什麼?我們都做過別人的客人,有的公司的接待人員很客氣,笑臉迎人,有的是問:有什麼事?有沒有預約?這樣客人的心情就不好。
2、建立作業流程圖
畫下來,大家都比較清楚。作業流程圖是作業流程的基礎,一步一步進行;也是職位設計的準則,設計一個職位,你要瞭解這個職位的工作範圍;更是系統化設計的依據。
我在我們公司畫了很多流程圖,舉例如下:
(1)IMPORT PROCEDURE進口程序
和台灣的供應商聯絡出貨,供應商和台灣的Forwarder聯絡,拿到文件後,和荷蘭的Forwarder聯絡,然後將貨物進倉。
圖2 進口程序流程圖
(2)ACCOUNTING SYSTEM會計制度
會計制度最重要的就是最後的編表,編表就是四個重點,銷售、進貨、銀行帳、普通帳。最後製成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根據會計制度的重點,你也可以設計你的電腦程式。
圖3 會計制度流程圖
3、作業流程系統化
(1)不用電腦控制的作業流程,要盡量合理化、效率化、互助化。
例如接待人員、進貨操作人員,他們必須身體力行去做,沒辦法靠電腦,運用流程,可以達到合理化、效率化、互助化的目的。
(2)可用電腦控制的作業—資料處理,亦即電腦化、網路化。
﹡單項作業電腦化:各項作業共用支援網路化
﹡自行開發軟體設計:選購合適的電腦軟體
(3)資料處理:輸入資料 >整理分析 >報表報告。經過資料分析產生報表是電腦化的目的。
﹡電腦工具軟體:文書處理、列表、資料庫、簡報、圖片、網頁編輯,只要設計格式,輸入資料,即可產生報表.
﹡程式化軟體:自己設計軟體,可用如Access、dBase;不自己設計軟體,可以用套裝會計軟體及ERP軟體, 如Account View, SAP。
荷蘭台商小規模經營的企業或新設立從小開始的大企業,如果要自己設計,當然可以,可是常常沒有足夠的時間。要去買特定軟體又很貴,要幾萬元。有的會計師說,
這是你要設立公司的基本開銷。可是我覺得這不是我們在這裡經營的一個正常方法。所以我想小企業可以考慮,在開始的時候,電腦工具軟體普遍採用MS
Office,至於程式化軟體,考慮到經濟性、擴充性與相容性,則可用Access自行設計或選用MS Dynamics,也就是ERP,有以下許多種類:
Microsoft
Dynamics products
•
Microsoft Dynamics AX (outlook-ERP)
•
Microsoft Dynamics CRM
•
Microsoft Dynamics GP (process)
•
Microsoft Dynamics NAV (Navision)
•
Microsoft Dynamics – Point of Sale
•
Retail Management System (RMS)
•
Microsoft Dynamics SL (project)
•
Microsoft Dynamics Snap (catch data quickly)
•
Microsoft Forecaster
•
Microsoft FRx (financial analysis)
•
Microsoft Offic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
Microsoft Small Business Financials
因為比較標準化,以後公司發展可以擴充下去,大家學起來也比較快。
4、擬定工作說明書
把程序畫出來以後,應詳細擬定作業流程中的每一項工作,包含工作目的、工作內容、作業方式、標準要求、協調對象,程序上的每一個步驟都要詳細地寫出來。
5、完成職位設計
包含設計企業組織圖、明確縱的從屬關係、權責範圍,以及表明橫的協調關係、支援範圍。
圖4 企業組織圖
這個圖是一個組織圖,如果我們來這裡設立一家公司,要一個Managing Director,要一個助理,之下要有行政、接待、會計、銷售,還有support。一家公司算起來要十多個成員,所以要設法不省略這些工作,但是又能合併工作的功能,精簡人事。比如說,我的業務員又會軟體又會裝機,還會訂貨、操作倉庫,一個人都全包了。你要把工作程序和工作內容確定,再看看需要用多少人。
6、僱用合適人員
•
前提包括決策目標、作業流程、電腦軟體是哪一種軟體?員工會不會?工作說明書和職位設計。
•
以上的前提想清楚後,才能決定什麼是你該僱用的合適員工。而不是只列出「需要會荷語」,並不是會荷語的人就會專業知識,如會計、稅法。
7、執行及核對目標
•
付諸執行
•
隨時察視
•
年終考核,程序有沒有遺漏、有沒有回饋?
8、定期檢討作業流程
•
承辦人的意見,程序是否需要刪減?
•
外在環境的變化,重新修改作業流程
•
企業規模的變化,公司大了,當然也要檢討。
◆荷蘭台商作業流程的實務
•
荷蘭台商有沒有作業流程圖?工作說明書?有做的台商比較少。為什麼沒有做?
•
荷蘭台商制定作業流程的問題
(1)工作自然形成:因為一開始都是來這裡的新創事業,也不曉得這邊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工作內容就是經年累月自然形成。
(2)員工自己負責:這邊早期有一家主機板的公司,他跟我說,他要請人很簡單,他就登廣告,他問來應徵的人,你一個月要做多少營業額?一個說五萬,一個說四萬,他就請那個五萬的。之後如果做不到,就請他走路。可是這樣每兩、三個月就要換人。
(3)有事再處理,沒事情員工就沒事做。
(4)沒有建立制度
(5)想做沒時間,怕的就是連要建立作業流程的觀念都沒有。
結論
1、同心協力向前行
以上講的一個是決策流程,一個是作業流程,這都是非常重要的。空談管理,如果沒有變成程序,也無法落實。看一家公司管理好不好、能不能成功,就看他能不能把作業流程化。
2、流程是長期經營的見證,如果沒有把決策寫成流程、把檔案留下來,你經營十年、二十年,經驗也無法累積和傳承,那和剛來的人一樣。
3、建立流程要儘早開始、要成習慣。環境會變、公司的營運也會變,所以要養成習慣,做一個決策就建立檔案,以後就會知道你當時是怎麼考慮,決策的結果如何。
4、「按進度做事」的人生。人生就是由青年、壯年到老年,也是一個程序,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程序,人生也是要按進度做事,要有一個流程。
Q&A
Q:請問要用Microsoft的會計軟體,要報稅的話,也有像現在的報稅軟體一樣,有VAT的功能嗎?
A:如果你是小公司,有一個基本的軟體,你記完以後,就可以把報表編出來,送給會計,他就可以幫你報稅,根本不用經過會計師。Microsoft
Dynamics不只有最基本的功能,也可以作報表分析,非常方便。
我們做會計作業的時候,通常會認為會計師習慣用什麼軟體,就配合他用什麼軟體,這樣最簡單,他不會來找麻煩,也符合他的格式。但是我發現,不是每一個會計師都用一樣的會計軟體,最重要的是,你只要給他清楚的資料,他可以讀取的資料就好了。你把科目編好、作業流程列下來、編列方式寫下
來,這樣給會計師就可以了。如果你全部都丟給會計師做,費用就會膨脹很大。
你輸入的資料是否正確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你用的軟體。但如果你用的是微軟,應該沒有會計師會說微軟的軟體不被接受。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作法,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作法。但就算大公司也可以用微軟的軟體做。
Q:會計師的費用很高,如果做資料輸入當然沒有問題,但有時候作科目分類,涉及會計原則,一定要問會計師?
A: 對,處理原則、會計原則是每個公司的決定。例如你買一個工具箱,這是設備成本還是資產?這是每個公司認定的問題,不是任何會計軟體可以解決的。公認會計原則就是大家都同意的原則,這些原則很多都是講得通的。每個公司成立後,一定要有會計,很多公司來的時候,是兩、三個人開始的,他要找一套記帳軟體找不
到。這裡找不到小的軟體。如果是大的會計軟體,基本都要兩萬五千歐元起跳。但是你也不敢隨便找一個小軟體,因為將來會擴充。一用下去以後,將來想變,會有相容的問題、資料匯出的問題,很麻煩。這是台商來此設立公司第一個會碰到的問題。
你剛才說的是認定的問題。荷蘭稅局有找我,他查我的帳,查來查去,我用 dBase,他把我的dBase變成Access,查了好幾天,找不出問題。他就說,問題就出在你自己設計的軟體制度,自己設計的不行。我就跟他說,稅法上有規定不能自己記帳嗎?可以用手記帳,我用電腦記帳不行嗎?後來他沒有辦法就說,你的營業額太大,分成兩家公司好了。
Q:輸入的資料都正確、data都清楚,不管用什麼軟體都沒有問題?
A:我們設計的會計制度有兩欄,一個有VAT,一個沒有VAT。一個新來的職員,把一項沒有VAT的打在VAT,金額大約一萬歐元。這個部分被稅局查到,所以一開始他要罰我一萬歐元。當然你可以再上訴。我就跟他說,那是因為新來的員工輸入錯誤,不是我故意的。後來我跟會計師說,會計師就替我寫了封信,說是新進員工輸入錯誤,而且這家公司從成立以來都沒有逃漏稅,稅局也必須給與一年的更正期。最後我申訴成功,稅局不僅退我錢,連利息都一併退還給我。稅局罰你不是因為軟體,而是因為會計科目的處理錯誤,或者故意逃漏稅。
我們一開始要用的系統是進入很容易,以後也很容易擴充。Microsoft Dynamics很適合,但這是最近兩、三年新出的軟體,目前我還沒聽到有台商使用這個軟體。我記得Microsoft
Small Business Financials這個程式只要750歐元。
Q:關於決策流程,我們公司也沒有做好建檔的工作,這個很寶貴,牽涉到傳承。唯一有的話就是中層的決策和決定,例如每一個機能點有問題發生時,我們會列表,看怎麼處理。我們每個星期有週報表,這也是按照類似ISO的指針在進行,例如有什麼問題點、採取什麼對策,接下來看下個星期有沒有解決。解決了的話,這個issue就結束。
我們目前做到的就是問題解決對策的建檔,但是高層次的下決定就沒有建檔。作業流程的部分,每個部分有規範,例如採購規範、工作描述,但是細節的部分就沒有。現在因為有電腦,所以貨物進出都是follow電腦的系統流程在進行。整個品質體系到貨出門以後檢查貨櫃,我們執行上都有做,例如貨櫃的封條要拍照,我們都有做,但是書面上沒有。如果書面上補齊的話,對於日後新進人員的訓練應該很有幫助。
第三就是軟體的部分,這在我們公司也是一個問題。因為所有分公司用的系統都不一樣,也運作了幾十年。我跑了幾個國家,每個國家用的系統都不一樣,就是到了一個國家,就用該國的系統去做。但是轉換到最後一個動作,到APAR的 時候,會轉不過去。台灣的系統和海外分公司的系統不一樣,每個月財務報表送回去,台灣總部有一套系統可以看,可是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資料都完全轉換。
我想請教一下,公司當然經常性地提到你要採取什麼樣的電腦系統,但是本身自己的公司要選用哪一個系統會面臨到一個問題,因為公司有自己的系統。我們早期從過去幾十年前就開發了一個系統,但是台北總公司用這套系統,海外分公司不是用這一套。台北總公司要下一個決策,是不是要把現有自己開發的、用了幾十年的系統換掉,然後去買一個系統,這樣的話,是不是所有海外分公司都要跟著換?所以這個決策一直遲遲沒有下。
整個大環境上來說,軟體的選用和跨國企業所有分公司的系統,到目前為止,對我們公司是一個困難,所以我想請問一下,對公司長期發展來說,是不是要斬斷和過去的連結,毅然決然地一起轉換一個相同的系統?
A:以軟體公司來說,剛開始做得很大,後來發現只能賣給幾家大公司,所以後來也發展給中小企業用的小一點的軟體。這邊也有一家台商,台北總公司用SAP,但是每一年要給SAP一百萬元的維護費用,這是一個很頭大的問題。軟體的本身要你的錢,我們用的人想要節省開銷,但是你要變更的話,是一個相當大的困難。
現在整個世界的電腦系統都被微軟同化了,微軟也看到這個市場,所以開發了Dynamics。實際上我們很多人討厭微軟,但是沒有辦法,因為大家都用微軟。你可以派幾個人好好地研究微軟的軟體系列,搞清楚的話,就是你的。如果你是小公司開始,就根據這個,這樣建立起來的資料,就可以共用。因為這是微軟最近幾年來才發展出來,以前沒有。如果你現在要變,可以先派幾個人研究微軟,再判斷全面改用是否可
。如果可行,你可以一個單位一個單位改變,最後就會統一了。
用電腦控制就是資料處理。現在所謂的電腦化、系統化就是資料系統。資料系統就是要用來整理分析,產生報表。輸入的格式不一樣, 但是如果能夠正確輸入,公司可以要求你要的報表是哪一種。今天會發生問題是你拿出來的報表和總公司標準的報表不一樣。
現在麻煩的是,格式的名稱、檔案的名 稱很難去記,設計電腦系統的人,創造了很多不一樣的格式名稱。以前我在台灣的時候就發生這種問題,公司很大,那時候電腦化剛開始,一批工程師過來,一個一個部門把工作流程寫下來。我說不要讓這些電腦人員來瞭解我們的作業程序,要讓我們的員工瞭解電腦。
我覺得真的要把系統統一化,把握原則就好,就是統一報表格式,不管用什麼系統都好,報表要符合總公司規定的格式,包括檔案名稱、格式名稱等。現在都是搞電腦的人不懂業務,業務的人不懂電腦,所以會有爭論。
Q:公司堅持用自己的系統好,還是買套裝系統,這考驗決策者的智慧。
A:我的經驗是,自己的設計會有一個限制。我自己設計的,當然只有我知道,所以所有公司的人都要follow我。可是環境會變,系統卻沒有彈性。後來有員工自己找了一套系統,他用的檔案名稱和我的不一樣。我就把他的檔案名稱拿出來,轉換成我自己的,因為是我自己設計的,所以沒有問題。買來的軟體,他會一直更新,可是你每年都要付維護費用。
(記錄、整理:林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