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Web 2.0革命(一)源頭在成本
作者 : 數位之牆創辦人/數位之牆網站總監

 

◎永不放棄對網際網路的思辨
 一直以來,筆者對於過去網際網路發展十年的思路與經驗未曾傳承給現在的人,總感覺有點可惜。因為網際網路已經是個「既成的事實」,而大部分的人卻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變成今日的樣子。
 身為先行者,這十年中,我們興奮,我們困惑,我們大量嘗試各種看起來匪夷所思的可能性;這些思路散落在筆者過去的每一篇文章裡,反覆的思辨與嘗試之後,我們終於知道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
 筆者原本打算將這些思路整理成學說,並以「網際網路基本教材」為名發表。然而,初步審視剛整理完的Guideline,卻驚訝發現裡面有很多東西正開始遭受網際網路新發展的挑戰,而有被改寫的可能。
 Web 2.0,這個普遍氾濫的字眼,所代表的意涵絕非如媒體所描述的簡單或者令人困惑。唯有真正深刻在1.0時代裡思辨過的人,跳出經驗框架後,方能真正了解到Web 2.0是一場無聲無息的革命。
 Blog,人脈網路,參與式經濟。這些將造成我們生活改變的表象名詞背後應該有著更簡單的邏輯存在。面對網際網路,這個全人類智慧與思維的巨大結晶,我們始終不該放棄以虔敬的心來進行思辨。


◎革命的源頭:儲存與頻寬成本不斷下降
 網際網路的革命源頭只有一個,即「電腦儲存成本與網路頻寬成本不斷下降」;反應在社會上,就是「人與人之間聯繫成本不斷下降」;反映在商業上,就是「靠資訊壟斷與資本壟斷的企業逐漸解體」。
 在1.0時代,由於網際網路的出版成本較低,最終導致了媒體產業與出版產業的巨大變革。但是由於成本還不夠低,所以在當時無法爆發Web 2.0這種因為訴諸人人參與而造成的其他產業革命。
 成本降到多低?這並不容易以實際的統計數字展現。然而,依稀記得在99年時,新浪網推出50MB的超大免費電子信箱。相較當時Hotmail只有2MB,毫無疑問顯然是超大。新浪還因此打過電視廣告。
 現在你可以隨便就申請到一個容量超過2GB以上的免費電子信箱。與當年的Hotmail相較,容量足足成長1000倍;換言之儲存成本跌為當年的千分之一。 
 這不僅是儲存成本的下降,由於信箱容量變大,用戶會開始寄送大檔案的郵件,因而造成信箱提供者的頻寬流量成本增加。然而現在的經營者仍能夠承擔這樣的成本,顯見10年來頻寬成本的降幅驚人。

◎1.0:成本下降對傳統B2C企業造成衝擊
 99年時也曾經興起免費的網路硬碟服務。用戶可以把檔案上傳到主機上的儲存空間,不須負擔任何費用。網路股災之後,這些服務全部改成收費服務,例如知名的美國業者XDrive。
 然而時至今日,你可以用月費美金約5元就買到5GB的儲存空間,而1GB容量可以免費獲得。由於競爭激烈,XDrive已經在規劃免費5GB的空間,預計今年九月份就會推出。
 以上的例子筆者並不是要探討免費信箱與免費硬碟產業的競爭與發展情況,只是要說明這十下來到底儲存與頻寬成本降低到什麼程度。真正令人震驚的是頻寬儲存成本下降之後所造成的產業變革。
 在1.0時代,網路媒體興起進而發展成入口網站,對傳統高度資本密集與極端市場寡佔的媒體業造成衝擊;求才網站的興起讓企業求才與個人求職的成本大幅下降,造成相關產業衝擊。
 成本下降讓上述企業對個人(B2C)的商業模式有了重大轉變,而成本持續下降將導致某些B2C企業被個人對個人(C2C)商業模式所侵蝕甚至取代。有些行業會消失,有些行業會被迫向上游移動。

◎2.0:成本持續下降讓C2C企業衝擊B2C企業
 C2C商業模式並不新,類似eBay的個人對個人交易,及美國PayPal個人對個人付款已行之有年。而分類廣告網站Craglist被譽為Web 2.0參與式經濟的典範,卻也是在 Web 2.0名詞出現之前網站就存在。
 在美國已經出現協助個人對個人借錢的網站。一般人借錢通常是借給可信賴的熟人,因為要找到一個可信賴的陌生人成本太高。現在找到一個可信賴陌生人的成本如此之低,想一下哪些傳統行業要受衝擊?
 從1.0到2.0雖是革命,但卻是漸進式的。因為儲存與頻寬成本並非一夕暴跌而是緩步下降。一定會有許多被視為是2.0的網站或經營模式在1.0時代就已存在,只是在成本更低的2.0時代更為突出。
 所有關於Web 2.0的討論,應該回到「個人對個人聯繫與交易的成本持續下降會導致什麼結果?」的主軸來討論。如果未來會發生所謂的 Web 3.0時代,想像一下當那個成本接近零的時候,會發生的革命。